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3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专业型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须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身份认定请见表1、表2。

表1学术学位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身份认定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跨专业考生

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1

本科所学非教育学门类中体育学类专业的考生

运动人体科学

0403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0303

运动医学

本科所学非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类专业的考生

(一)2023年我所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20人,专业型硕士25人。详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具体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正式文件下达数为准。

(二)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收人数将以教育部2023年正式文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总人数和实际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配。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预报名时间: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具体时间以教育部研招网公布时间为准。

3.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所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能填报我所专业目录考研布的一个专业。

(2)报考我所的考生应试科目为英语。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或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将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另行确定和公布。

1.报名确认地点及要求

(1)报考我所的北京地区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选择北京体育大学报考点,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网上确认和考试。

(2)报考我所的其他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确认手续。

2.报名确认程序

(1)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2)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网报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3)所有考生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具体缴费方式以报名点要求为准)。

(5)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五、考生资格审查

(一)我所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二)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我所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得准予考试。

六、考试

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日期:2022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2.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其他科目为自命题。

3.初试地点:以报考点指定为准,考前考生向报考点咨询。

4.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目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考生初试成绩将在我所网站上公布,请注意查询。

(二)复试

1.初试合格的考生才能进入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内容另行通知。

2.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3.复试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调剂

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各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均以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为准。

八、体检

考生拟录取后应按我所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九、录取

我所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将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或复试未通过者,不予录取。

硕士生录取类别全部为非定向就业。

十、违规处理

(一)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我所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或我所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一、毕业生就业

非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我所及北京市教委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国际合作

我所2023年拟从录取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达到要求后可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健康和运动科学硕士学位以及我所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实际情况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国际学术交流态势具体而定。

十三、信息公开

我所将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调剂和录取等各个工作阶段,通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网”及时进行信息公开。

十四、其他

(一)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所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所硕士研究生,按照军队相关部门规定办理。

(三)收费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学年8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学年8000元。

收费政策若有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

委批准的标准执行。

(四)学习方式与学制:我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五)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我所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所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网(https://www.ciss.cn/yjsjy/index.html)

E-mail:yanjiusheng@ciss.cn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2年9月8日

附件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层次

专业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拟招收人数(人)

学术型硕士

0403

体育学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社会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3

02 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01运动生理学机制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11

02运动生化与营养研究

03运动表现研究

04运动与体质健康研究

05 运动心理学研究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01 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3

02 体能训练研究

01运动伤病防控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 临床医学综合(西医)

3

02 运动与慢性疾病研究

专业型硕士

0452

体育

045201 体育教学

01 体育教学方法与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6体育综合

2

045202 运动训练

01 运动项目训练方法与应用

13

02 体能训练方法与应用

03 运动能力测评与训练

045203 竞赛组织

01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研究

2

045204 社会体育指导

01 社会体育方法与应用

2

0452Z1 运动康复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1.体育基本理论:旨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阐明体育的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组织基础,剖析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论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明体育科学管理体制、体育的手段以及国际体育的意义。内容包括:体育的概念、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体育与体育科学、体育的功能、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的手段、国际体育以及当前体育发展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2.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体育领域管理现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管理与体育管理的相关概念、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方法、体育管理的过程与职能等。第二部分为体育管理实务,具体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及发展战略,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市场及其开发、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等。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1.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与判断;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训练周期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运动解剖学: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其形态结构对人体运动的制约以及体育运动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实例分析;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运动的相互关系;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1.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运动训练学:重点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及研究热点;竞技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要点;各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要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要点;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分类以及各类训练计划的内容、特点及其制定和实施要求。

624临床医学综合(西医)

1.解剖学: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骨、关节和肌肉软组织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2.生理学: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的收缩机制;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3.内科学: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包括: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等。

4.外科学:外科无菌原则;疼痛的分类、评估及治疗;骨关节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肩袖损伤、网球肘、膝关节韧带损伤和髌骨、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5.康复医学: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平衡的评定方法和临床意义,步态分析的方法及常见异常步态,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肌力训练方法、关节松动术、PNF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方法等。常见多发病的康复方案:脑卒中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肌肉骨骼康复、心肺康复等。

6.运动医学:包括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营养和运动处方四个方面。

6.1运动医务监督:体格检查(一般史和运动史、人体姿势检查、人体形态测量和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或策略);自我监督的概念、意义、内容和形式,应用运动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对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性病症(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血尿、中暑、低体温症、运动性脱水、运动性猝死等)的概念、病因和/或发病机制、主要征象、预防与治疗原则;特殊人群的体育卫生(如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的医学问题、女子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女运动员三联征、运动性月经失调、人工月经周期的概念、衰老的概念、运动与抗衰老等);运动员常用减体重的措施及其医学问题、进食障碍的概念与种类;运动员心脏的特点;疲劳消除的手段与方法;兴奋剂或使用兴奋剂的概念、常见分类、不同种类兴奋剂的作用与副作用等。

6.2运动损伤:关注研究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防控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1)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发生的概念,流行病学分析,包括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发生机制,损伤的发生特征,运动损伤与运动员损伤的区别;(2)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病理学,包括损伤的病理分析、再生与代偿、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3)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急救理论与应用,主要涉及现场的运动损伤和运动性伤害的处理,如人工心肺复苏、脊柱损伤、骨折脱位、出血的控制等,还包括伤者损伤的程度判断、转运;(4)常见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处理原则与常见的处理方案,包括不同性质损伤的处理原则,常用的损伤药物类型及使用;(5)运动训练及运动健身活动中常见损伤的临床理论与实践包括原因、机制、诊断、预防、干预、伤后康复锻炼。

6.3运动营养:运动中的能量来源,影响运动能量有效利用的因素,人体能量消耗及测定,运动与能量平衡;各种营养素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合理膳食的原则和基本要求,运动员营养的时间安排。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膳食特征,特殊环境下(高原、高温、低温)运动员的营养策略。营养与体重管理(减体重、控制体重、增体重)。体重管理的营养策略。运动员营养状况的评价。运动员膳食计划的制定。特殊人群(素食者、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某些慢病患者)的运动营养策略。

6.4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概念、制定的科学依据和基本原则;运动前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测试的方法与评价标准;有氧、抗阻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及制定方法;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注意事项;常见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肥胖症)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注意事项;特殊(热、寒冷、高原)环境的运动处方。

346体育综合

1.运动生理学: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控;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及其影响;呼吸的过程及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评价、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及其评定、训练;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学校体育学: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掌握并深入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形成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与价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

3.运动训练学:重点考察学生应用运动训练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各具体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体检要求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关于明确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的具体判定标准的函》(教学司函〔2010〕22号)执行。参照我所历年招生章程,提出以下体检要求。

我所为体育科研机构,考生患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就读我所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的;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的。

另外,我所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相关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如下:

1.患心脏病、精神疾病等难以正常完成学业者各专业不予录取。

2.色盲、色弱者,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均不予录取。

排版审核:许亚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3041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