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医学之路,离不开我的导师姜新教授的悉心栽培”
“尊师致学,心系母校,传承白医精神”
王欢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9级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十佳硕士研究生。谈到个人成长经历时,她总会提及恩师姜新教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
深海。王欢欢说,这些年,因为有导师的指导与陪伴,她的医学道路虽然充满了汗水,但也收获了无数欢乐与荣誉。导师教给她的不仅是技能与知识,更以言传身教向她证明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白医人。“短暂的三年时光,有幸遇见良师教导,得传道解惑,涓涓师恩,吾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2014年,王欢欢带着梦想报考了吉林大学放射医学专业,2019年保研至吉大一院放疗科,与吉大共度了八年美好的青春时光。
在研究生期间,她遇到了为自己打开医学大门的导师,使她受益匪浅。导师姜新为学生定制学习计划、提供学术指导,每周定期开组会,主动搭建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成长机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年来,王欢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信“成功并不是偶然”,她说:“我害怕当机会降临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却手足无措,所以我不想也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勤勤恳恳搞科研,踏踏实实做人,要做有准备的事,打有准备的仗。”
在校期间,王欢欢脚踏实地,临床、科研两不误,荣获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吉林大学优秀学子、吉林大学学术业绩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荣誉,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吉林银行奖学金,也是医学部唯一的研究生获奖者。此外,她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研学勤思,白医路上的求索者
在科研上,王欢欢在硕士期间围绕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方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部分研究成果被全球权威学术大会(ASCO)收录,以负责人身份完成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三寸之坎,可就万仞之深,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之墙。王欢欢曾见过长春凌晨三点的朝阳,也曾错过夜晚末班的地铁。在进行科研的路上,她迷茫过、失落过,但也终在一路成长的科学探索中,刻下最美的青春印章。
大医精诚,白医路上的践行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对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精益求精,对业界前沿发展探索步步紧跟。在学期间王欢欢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按照学
院安排,3年期间完成了9个科室的轮转工作,累计参与救治患者1000余人
,患者康复后送给医护人员的一面面锦旗和道出的一声声感谢让她倍感医者的使命光荣。扎实提升专业技能的她也不忘“走出去”,在读期间,王欢欢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学术比赛,先后获得市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等,在参加中英文演讲比赛中,先后斩获国家级二、三等奖等荣誉,展示了吉大学子的风采。
逆行之路迢遥而初心不改,风雨前途坎坷而“医”往无前。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春城,看到一批批老师们支援一线承担抗疫救治任务,她真正认识到白医精神的千钧之重。作为一名医学生,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坚守工作岗位,在院闭环工作一个月。
无悔青春,白医路上的奔跑者
医学道路上,未曾停歇。学术科研是她的医学使命,治病救人是她的职业理想,而在学生工作中,她勇担重任、聚力凝心。研究生期间,王欢欢曾担任学生团委培训部部长,元旦晚会、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心理健康辅导,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始终坚持学术科研与学生工作齐头并进,生活中更是将温暖传递给他人。
医心不负,白医路上的感恩者
浅语深深,长乐未央。王欢欢说:“吉大一院给了我挥洒青春的舞台,导师姜新教授为自己指明了医学道路,有这么好的平台,这么优秀的导师,感恩且不忍辜负。”她曾讲到,是导师教会她用兴趣—热爱—效率—自律去平衡好科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导师教会她如何在科研工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导师教会她珍惜身边每一个人,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秒钟。硕士毕业后,王欢欢以优异的成绩留校。
她说:“感恩相遇、感谢陪伴,未来,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一起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吧!”
来源丨学生工作办公室
提交 丨唐诗
责编丨秦楠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