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考不同,对考研来说,选择学校之前,必须先选好报考专业。因为考研后紧接着就是工作了,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是大于选择一个好院校的(但是有机会进211/985就另一话说了)

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但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

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关于换专业考研

显然,对于绝大多数大学而言,好专业就那些,数得过来,一般的系占绝大多数,还有一些系科的分配则历来都很差,很难找到好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对此,我们首先应该接受现实,然后再去慢慢改变,抱怨是毫无用处的,自己多思考以后的出路才有用。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专业不好,就怨气冲天,就丧失斗志,甚至以此为借口不好好学习,这是最可悲的。其实在大学本科里学个差专业,并不意味着没有进一步改变命运的机会,其中一个好机会就是在考研究生时换专业。数学基础不好的文科专业换到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不怕数学的,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可换到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也换到好的文科专业如新闻法律广告等专业。

另外换专业也不能漫无目的,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兴趣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选择专业,然后尽早选定学校,尽早了解有关的信息,早做准备。

在学校的角度上,考研分为考内和考外。

考内非常简单,因为你会有比较多的内部资料(可能会划题,专业课考个140应该不是问题),复试时也会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选择考外的话,我认为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目标院校要明显好于本

科院校

要考外的话,就要考更好的学校,否则考外就没有任何价值。所有大学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三本、二本、一本、211、985、TOP10、清北。决定考外的话,目标院校至少要比本科院校高一个档次。

上面是从学校的综合实力上分析,另一个角度是从专业排名上进行选择。有些大学虽然不是985,但是某些专业却牛逼哄哄,这时就应该以专业排名进行选择。比如上海财经,虽然不是985,综合排名也不高,但金融等专业的就业基本上可以和复旦媲美。

第二:目标学校地理位置要符合职业规划

选择学校的时候,地理位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标学校的地理位置最好要能和自己期待的工作地点相符合。

本地院校在影响力、就业、实习机会、人脉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外地院校不具备的优势。任何一个大学,肯定都和当地企业有更多的合作,导师的人脉、关系也多集中在本地,这种“软实力”对本地就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以后想在珠三角工作,就尽量考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等在珠三角地区的学校。

如果想在长江三角工作,却考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肯定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想在北方工作,南开大学就要比同档次的中大、厦大好得多。

如果四川的同学想留在成都发展,就最好在川大、电子科大、西南财经等学校做出选择。

当然了,能考任何一所985,就算不在当地,回去就业,这个名头还是有的。

第三:要综合对比各档次大学的考研难度

一所985大学的普通专业和211大学的王牌专业,你要怎么去选择?对比专业课,他们难度差不太多,但是就业情况211大学又好于985的,这样情况,你要选择哪个?又或是,一个985高校的王牌专业和211高校的王牌专业,专业课的难度差不多,大部人是不是就会选择985高校,这就会导致985高校分数上去,然后出现一年高一年地的情况。

所以考研难度分析选学校还是有好好研究的,要去详细分析各个学校,需要查找的信息很多,同学们由于经验的缺失,也不知道各校复试线到底合不合理。最好的方法是

想办法认识一些同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已经查找过这些信息,对专业的了解也要比你深得多。如果自己瞎报,很容易选到分数虚高的学校,这样就亏大了!

当然,学校也不是需要马上确定下来,大部分专业强化复习之前定下来即可。但也要注意,最好不要等到报考的时候再来做决定,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参考书和命题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确定的太晚,强化阶段的复习就很难有针对性。

选了学校&专业,剩下的就是努力,很多人会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决定了大方向,确实就是这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后面还有一句“你不努力,可能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203041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