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女孩的性格虽然不同,但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们相互包容,一起立下考研的目标,在备考的路途中鼓气加油。在罗晓获得校推免资格,面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非常犹豫,室友们不但提供情绪上的安慰,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为她分析各种的选择,最后罗晓如愿保送至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
在复习途中因未知的结果,江咏雪总有些焦虑,因此还被室友们“臭骂”了一顿。备考后期,高钰进入了倦怠期,室友们就用实际行动去给她适当加压。她们总是鼓励和批评齐上阵,大家在心态上也越来越稳。
种种收获的背后,是几年如一日的自律与坚持。每天按时早起,晚上准点休息,大家都保持着固定的作息习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虽然她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她们始终相互帮助,彼此之间分享经验技巧,在备战考研的路途中齐头并进,一起向更高处攀登。
女孩们说,考研这段时间,如同是五年来寝室生活的一个缩影。迷茫时互相开导,气馁时互相鼓励。“我们之间不用担心说话没人接,也不用担心不说话的尴尬,不怕吃亏,不怕帮忙,相处下来,我们越来越适应对方。”她们笑着说道,仿佛昨天才认识,但是却对彼此有了很深的了解。
在几个女孩眼里,她们因为缘分而成为室友,是心有灵犀、相互理解的挚友,是彼此之间疲惫时温暖的港湾,更是遇到挫折时最有力的底气。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光芒
黄泾岚
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中共党员,重庆人,性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健身、看书与美食。曾获重庆市2019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重庆医科大学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连续三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创先争优活动系级“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英耀计划”二等奖。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被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专业录取。
从初入大学时的迷茫到大三坚定考研方向,黄泾岚认为,做好选择、坚定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才能收获想要的结果。
大一时,她通过竞选班长来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在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期间,积极参与策划三院联谊、清明祭拜、人体解剖绘图大赛等校级大型活动。“学生工作不但能锻炼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多的是能够接触到优秀的前辈,从他们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黄泾岚来说,这些经历让她开始主动思考,也让她渐渐明白,要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
除了关注学业,志愿活动也是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暑假担任队长去城口罗江村开展三下乡活动、担任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志愿者……黄泾岚坦言,这些活动让她快速成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三下乡的时候看到城口县的劳动人民因病致贫、智博会中智慧医疗所展示的大数据……都激励着她不断去提升专业技能,努力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在学习中,黄泾岚认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是一件重要的事。“身处疫情之下,免疫学在防治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深深吸引了我。”这也是她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
江咏雪
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中共预备党员,重庆人,兴趣爱好广泛,热爱小提琴、吉他。英语六级598分,曾获重庆医科大学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以初试408分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基础医学专业分子医学方向,同专业考生中排名第一。
当问及如何应对考研的时候,江咏雪说:“基本脱离了所有社交和娱乐,一心投入学习中”。初入大学时,因为迷茫与规划不足,起初,她的成绩并不算太好。但看到室友和其他同学的努力后,她渐渐正视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江咏雪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大二时,她竞选了班级里的团支书一职,“室友、同学、朋友之间需要相互鼓励。他们的陪伴,是我强有力的后盾。”
逆袭之路并不容易。她积极参加学院的英耀计划,并在大二的暑期进入了基础医学院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进行课题实操。“在这期间,面对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我告诉自己,咬咬牙,一定会过去。”江咏雪坦言,她学会了接受失败与不如意,也学会了越挫越勇。这段经历,不仅是实验操作上的成长,也是心理上的一段成长,而心态上的转变也为后来的考研打下基础。
疫情期间,江咏雪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名医学生,当看到前辈们不畏风险奔赴一线的场景,考研深造的想法便扎根在她心里。“学医的路途很难,但是选择从医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我想一直坚持下去”。凭借大学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执行力,江咏雪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录取。
罗晓
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四川宜宾人,喜欢乒乓球、象棋。本科绩点3.6(3/46),英语六级586分。曾获重庆医科大学三等奖学金、系三好学生、学习先进个人。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升学中,跨专业保送至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
保研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想要有所结果,就必须克服众多挫折与困难。罗晓就曾历经波折。在重医求学的过程中,她曾面临不断自我肯定又自我怀疑,而在慢慢的摸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讲述的内容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最后复习才会更有方向感。”从英语四级考试擦线过到六级高分过,罗晓也在不断总结,“英语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坚持英语的学习,比每天记忆五个词,到最后你会发现有质的进步。”
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罗晓参加了学校的“构想杯”科研设计大赛,负责课题选择、文献查阅、标书撰写等一系列工作。“这些经历对我的科研选题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实验设计等力都有所提高。”而在学院科研类竞赛“英耀计划”中,罗晓所在的小组获得了一等奖。在课余时间,罗晓辅修了生物信息学,这是她喜爱的内容。她希望通过在研究生开学前的学习,能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高钰
2017级基础医学,预备党员,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喜欢排球。本科五年学习成绩平均绩点为3.40(9/46)。曾获得系级优秀学生干部,在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被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组织胚胎学方向录取。
回忆起刚入大学校园时的场景,高钰坦言,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新奇的。起初,她对基础医学专业并不了解,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她慢慢沉淀了自己,静下心来了解这个专业。在接触基础医学专业后,高钰逐渐产生了兴趣。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她与朋友们一起参加了基础医学院的英耀计划科研活动。此外,高钰还参加了学院学生会部门的竞选,“付出时间进行学生工作,体现了自身价值,也从中收获了组织策划能力,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紧张的研究生备考阶段,因为英语基础不好,高钰心里压力很大。为了让自己尽快跟上节奏,她抓紧时间看书与练习,并做好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综合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高钰顺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
0 条评论